大家可能还记得这一幕:2016年7月初,特大暴雨连续袭击湖北湖南,武汉等地降雨量超过1998年,长江中游水位直线飙涨,大洪水一触即发……在这紧要关头,超强台风尼伯特横空出世,长江梅雨和大洪水戛然而已。不过后来,尼伯特登陆台湾和福建后,也造成了不小的损失。
2016年1号超强台风尼伯特靠近我国时的云图
台风来,梅雨消,洪水退,这是不是巧合呢?当然不是,台风和梅雨,以及由这梅雨引发的洪水,向来就是死对头。超强台风一来,梅雨就歇菜;但反过来,梅雨特别强的月份,台风也就特别少。像7月台风特别弱的年份,像1954年、1998年,都是大水之年。
1998年武汉721暴雨时的电视报道
为什么会这样?可以这么理解:台风是水做的,梅雨带也是水做的。水是哪里来的?热带太平洋和热带印度洋上的,总量是一定的。水都给了台风,那梅雨就少了;反过来,水都给了梅雨,那台风就少了。当然,这是最简化的描述。台风/梅雨的偏多偏少,还取决于很多环流要素,但水汽去向是最基本的。
7月30日白天太平洋台风胚胎和我国雨带情况,中气爱标注
今年的天气,也印证了这条规律。6月以来,西北太平洋和南海台风活动异常偏少,印度洋、太平洋的水汽不去制造台风,全跑到陆地上制造雨带,我国长江中下游各省雨量均大幅偏多,湖北、安徽等总降水量打破了历史纪录,巢湖和鄱阳湖水位超过了历史最高水位。与此同时,福建广东台湾海南却长期高温干旱,台北气温打破纪录,厦门高温日持续时间打破纪录。
7月我国降水偏多/偏少分布,来自国家气候中心
不过,从7月28日起,随着副热带高压北抬,台风胚胎90W、91W接连出现,大洋水汽不再执着于上岸,而是被台风胚胎吸引。于是我们看到,海洋上不再晴空万里,转而被大片云团覆盖;而我国上空的雨带和连片的暴雨已经消失,转为零零散散的雷阵雨。
7月30日白天太平洋台风胚胎、我国雨带和水汽输送情况,中气爱标注
在这样的情况下,长江、淮河水位全线下降也就不奇怪了。不过接下来,台风胚胎91W可能会加强为3号台风,给广东、福建、海南带去持续降雨;菲律宾以东的新台风胚胎可能也会加强,并在8月骚扰江浙沪、山东和东北;这两个台风胚胎走后,副高是再度卧倒?还是继续北狩,让台风活跃期继续?目前还有很大不确定性。
7月30日,长江主要水文站水位大多在下降。来自长江水利委
我们提醒,虽然长江淮河水位在下降,但降速很缓慢,长江流量依然巨大,防洪不能松懈;未来,我国降雨中心将转移到东南沿海和东北,尤其是广东和福建,不仅要抗旱,也得做好抗洪准备。
7月30日晚的武汉江滩,中气爱拍摄
我国是季风气候国家,但除了太平洋和印度洋的夏季风水汽外,我国还能捕捉到北冰洋和大西洋水汽,是全球唯一一个能在本土集齐四大洋水汽的大国。有关这个冷知识,我们在今天同步推送的第二篇文章中有分析,感兴趣的朋友可移步阅读。